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

作者:卷毛狗狗 返回目录
    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1/2)

    昏庸的天柞帝耶律延禧究竟把什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这不得不说去年发生的两件事情。

    先说去年发生的第一件事。

    去年正月上旬,天祚帝由辽上京临潢府出发,一路游玩行乐,足足用了十余天时间,于二月上旬时抵达了混同江。

    这是辽国皇室的惯例,每年到了正月里,都要到混同江去围猎。这次围猎活动长达两个多月时间,要一直围猎到三月底,等到混同江的冰融化了,便开始捕鱼,然后在混同江畔举行春捺钵。

    耶律延禧一路游荡到混同江时,正是早春时候,混同江河水尚未化解,辽祚帝遂令人马扎营冰上,凿冰钓鱼。随同大臣及亲信,遂扎营冰上,凿开混同江的厚冰,捕捉混同江里的大鱼。

    这一日,大臣们果然捕捉到了一只大鱼。耶律延禧大喜,遂安排备宴,好使君臣聚在一起,庆祝作乐。此习俗便是辽国传统的春捺钵。

    何为“捺钵”?“捺钵”是契丹语,意思是契丹皇帝在游猎畋渔地区所设的行帐。

    据《辽史·行卫志》记载:“长城以南,多雨多署,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由此可见,辽国的捺钵制是以渔猎游牧为主的契丹人生活习性的产物。

    后晋时,因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与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统辖下的辽国疆域广大,其国土包括了长城以南广大地区,接触到了诸多农耕文化,汉化程度很高,但终究没有改变其游牧渔猎的习俗。

    辽朝虽然也建有“五京”,但受游牧习俗影响,每年的春夏秋冬分别到四个不同的地方驻跸,几乎一年四季都在行在之所。由契丹人生活习俗演化而来的捺钵制度,终辽一朝,至始至终,一直沿袭未改。

    现在,天祚帝举行的就是“春捺钵”。

    这个时候,辽国各地首长,包括女真各部首领,按照惯例,早已提前赶到混同江畔,各自搭起了帐篷,住在那里,专门等候着参加辽国天子的头鱼宴。

    作为女真族完颜部落首领、生女真节度使的完颜阿骨打自然也不能例外,也带着随从,早早来到了混同江畔,搭起帐篷,等候着参加天祚帝的头鱼宴。

    天祚帝的头鱼宴终于开宴,场面气氛热烈,欢乐无比。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四合院:开局给娄晓娥送儿子 任狂苏洛 秋月白A宝 重生四合院之劳动系统 林悠悠柳墨白 神祇时代:我的信徒会造核弹 金豆豆 荒古帝业 林夏沫傅湛霆 沈怀义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卷毛狗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卷毛狗狗并收藏《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