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元祐党碑(1/2)
历经三朝,几经滚爬,至徽宗朝时,蔡京终于得以初任宰相,实现了他人生的终极目标。
任相后的蔡京,曲意奉承徽宗皇帝,揣摩徽宗皇帝的秉性、心思,渐渐便将徽宗皇帝赵佶的心思给摸准了。
蔡京发现,从表面上看,徽宗皇帝风流倜傥,极富艺术才华,行举上似乎孟浪一些;其实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图强意识,怀有重建大宋辉煌的伟大理想,意欲重拾王安石新法,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由此而成为一代才华卓越、功盖千古的明君。
就徽宗皇帝个人情况来讲,也的确是这样,从他继位起,心中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收复后晋时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疆域;第二个梦想是建设经济发达、繁荣富强的大宋王朝。然而,徽宗皇帝最大的短处乃是眼拙,认不出真假忠奸来。试想想,一个能任用蔡京为当才宰相的皇帝,蔡京能让他成为千古明君了?这不可能嘛!
当时,蔡京摸透了徽宗皇帝秉性及心思;故此在其他人还混混僵僵时,他却再次大刀阔斧地推行起王安石新法来。
果然,蔡京大力推行新法的行为,迎合了徽宗皇帝想成就一番千古大业的心思,深得徽宗皇帝推崇,蔡京因此又成了徽宗眼里的红人。
这皆赖以蔡京此人善于总结经验也。
自从任相后,蔡京就总结自己之前被贬居杭州的经验教训,认为自己之所以被贬居杭州,全是因为对立面形象太高大上了,以至于自己在对立面的打击下,没有有效的抗衡力量。
蔡京认识到,自己要想在宰相的位置上长久地屹立不倒,就得树立起自己高大上的形象来,就得装扮出浩然正气的样子来。
蔡京如何才能树立起自己高大上的形象来呢?那就是想方设法贬低对手,将对手搞臭,让其名声败坏,永世都不能翻身。
蔡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自己高大上的形象来,才能确保自己在宰相位置上长久地屹立不倒。
为此,蔡京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最后,蔡京想出了办法,就是在朝廷大殿门口及各州府衙门前树立“元祐党人碑”。
啥叫个“元祐党人碑”?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