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潜伏(1/2)
气温骤降,大窗户呈现的画面中,都是行色匆忙的人们。
很明显,人们已经没有了夏天的悠闲惬意,曾经恨不得把腿扔天上走路,现在恨不得把脚底板装上轮胎。
这天头,除了火锅之外,干什么都是淡季。
新闻行业也是如此。
天都市四季分明,没人知道它的吸引力在哪里。
周边其它城市的县内人口纷纷流入。
天都市街道宽敞,性格开朗。
作为新型城市,没有突出的文化特点,唯独一点,走到哪里,都不堵心。
十几年,弹指一挥间。
王雨潇,从一个外来人,到孩子成了坐地户。
转变的,是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方式。
只是,儿时淘气的回忆,已经成为远古地回忆。
熟悉的家乡味道越来越淡。
套上高领的毛衣。王雨潇回首来时路。
假如,人能重新活一回的话,他还是得如此过活,因为,他骨子里是一个晚熟的人、正直的人。
可是,大海塞给他的500元钱,像人生路上,一颗泥点子,崩到了他的裤管上。
他无法更改这段历史,却将500元化作几条香烟,储存在冰箱里面。
原本“潜伏”很深的洁白灵魂,终于随波逐流了!
人处在窘困的焦虑中,想法也随之改变。
想活下去,就得冲进狼窝找食吃。
王雨潇不堪回首。
却不忘盯着,路边发生的一切。
这个组团监守自盗的丑陋现象,王雨潇已经观察了很久。
国企单位通勤车纷纷经过此地,然后,卸下一个柴油桶。
太阳还在揉眼睛,他们趁着仅存的一丝夜色,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
事实十分清楚,通勤车司机正是“潜伏”在国企单位的“油耗子”。
王雨潇暗中拍下几十张照片。
不止一辆通勤车,看似一个车队在从事这个勾当。
在王雨潇眼里,他们组团向收赃的面包车送油桶,每天,面包车都装得满满一车,有时候,装不下油桶,还得叫来一辆皮卡车。
根据记者采访经验,柴油的买主都是大型货车和工程车的司机买走了。
油价低于市场价很多。
一年下来,工程车司机省下很多钱,同样,通勤车司机成了惯犯,把抽出柴油当成“福利”,甚至毫不遮掩,整个车队都参与其中。
他们每天从车里抽走一桶,并不影响通勤车什么,一个月下来,便是多出几千元的收入。
王雨潇来到国企单位,将暗中拍下的照片,递给了主管宣传的负责人。
负责人瞬间脸色大变。
“哎呀,兄弟,从这个照片看,证据确实比较充分,应该是非法倒卖公司资产(柴油)无疑。”“我尽快核实调查,你先给我一点时间,然后,我把处理意见告诉你。”
本是很好的报道,现场感十分强悍。
结果,大福认为这报道不能刊登。
“你怎么知道,这桶里就是柴油?万一人家不承认,非得说桶里是水,你作何解释?那就是失实报道。”
王雨潇心里嘀咕着。
“谁能用油桶装水呢?再说,车队天天排队只为一桶水?谁信呢?”
报道迟迟不能发表,只能等待国企单位处理结果。
王雨潇觉得,这样处理,大福着实谨慎过了头。
但是,在事实面前,容不得半点掺假,这不是记者声誉问题,而是对那些不法之徒负责,绝不能冤枉他们,也绝不能放过他们。
一晃,过了两天,宣传负责人一直推脱。
正在处理中,先别报道。
王雨潇催促着要看到处理结果,这样记者调查的事件,也算有头有尾,圆满处理了。
等来的是宣传负责人。
下午,阳光斜射在他车风挡玻璃上,车里的暖气依然暖和。
“这两天,我一直在调查,现在,基本确定了,整个集团的通勤车,有几十台车司机都偷偷卖柴油。”
“可是,这个事情一旦曝光,我这工作真的没法干了。”
“这是那篇新闻报道吧!”
他指着王雨潇手里的报道。
“兄弟,你这个报道写得真是不错,文笔真是一流。”
“不过,你得给哥们一个面子,棒棒哥们,说什么,也不能把报道刊登了。”
“如此曝光,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别说是我了,我们大领导也坐不住啊!”
“可是,我们总编正催着,要把报道编排到聚焦版面上呢?恐怕很难办?”
王雨潇委婉的拒绝说。
这时,负责人从兜里掏出一个黄色的信封。
然后,他用手一折(方便塞裤兜里),直接塞进了王雨潇的裤兜里。
王雨潇感觉腿上贴着的钱不少,他立马就要掏出去,他开始担心自己起来。
“撕吧什么?再说了,在你们单位门口撕吧,叫人看到可不好。”
“这也是我们领导的意思。”
“当然,我知道你有困难,我相信你有办法,你就多费心了。”
“这2000块钱,全当是稿费了。”
“兄弟,你千万别介意,多少就这点心意,别再推辞了!”
这位负责人是老油条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