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思绪中漫步

作者:冬安先生 返回目录
    “难道人的命运真的是注定的?”

    王雨潇端着咖啡,回忆的香气袅袅飘过。

    透过城里的玻璃窗,情不自禁的眺望长空。

    前方175公里的地方,正是他的家乡,天都市临江县城,一个美丽的鱼米之乡。

    1981年,那个饥寒交迫的冬天,渔场村那位天底下最美丽的产妇,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努力,生下了王雨潇这个儿子。

    那样一个吃不饱的年月,王雨潇却打娘胎里就吃成了一个大胖小子,他把母亲的营养都给抽干了。

    由于年纪太小了,他在那里的记忆几乎为零。

    后来,常年涨水,村子自发解散。

    在王雨潇两岁时,举家搬离了渔场村。

    王雨潇的父母思想十分守旧,从江边的一个村子,搬到另一个村子,还是守着江边。

    家门前是一条长长的国堤,由归国志愿军修建的防洪大坝。

    这条长龙载满了英雄的光辉,却将王雨潇的童年分割两半,一半他没有记起,另一半记忆犹新的成长,都停留在这个村子。

    小时候,王雨潇一直以为三马架村的历史肯定十分传奇。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才从父亲的口中得知。

    村子是当年闯关东的山东人,立下的三个马架子。

    村子的历史就这样简单的开始了。

    搬家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不利,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硬生生的把他逼成了一个长了犄角的怪物,被孩童们嘲笑、欺负。

    村里传言临江掉过龙,那龙头正中长一个犄角,鳞片大而十分有力。

    有些渔民还给龙搭过草棚子,往龙的身上浇水,知道这个传说的人,如今都已经不在了。

    王雨潇正好和这条龙的传说相反,“这小子要他妈有出息,龙叫三声,虎下个蛋。”他已经记不起瓜地里那个骂人的人是谁了,只是瓜地遭殃了!

    王雨潇的母亲也沾了他的光,村里人都说他母亲破马张飞的。

    既然父亲爱惜教师的羽毛,用文化保持谦和。

    一定催生出为孩子讨公道的怨妇,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令她欣慰的儿子成了天都晚报实习生。

    王雨潇靠近了梦寐以求的文学梦,靠近了伸张正义的(非职能)部门。

    再回到村里,那个弱不禁风的怨妇,已经成了拧得最浪的广场舞大娘,仿佛是村里小广场的金凤凰!

    王雨潇尚未成功地成为记者,就已经把她老人家的羽毛喷上了靓丽的色彩。

    王雨潇回家像迎接总编一样的阵仗。

    其她妇女都像没见过这个孩子一样围上来。

    这些村妇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像稀罕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投来羡慕的眼光,也不惜赞美的而又笨拙的辞藻。

    “这个是张婶子,你还认识不?”“唉呀妈呀,这么多年你还能认出我呢?”……这群妇女恨不得用口水去灌溉稻田地。

    已然不是当初讨厌他淘气时的嘴脸。

    “我生他的时候,那家伙的,浑身都青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陈逸 沈律修宋云妙 断绝关系后,亲生父母一家都慌了 宁北 白事小掌柜,种田大貔貅 娇软美人一哭,残疾大佬极致诱哄 成院士后发现:祖上全是盗墓的 萧绝沈秋辞 魔帝是病娇?她只是太爱我了 萧风李青吟

不做记者好多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冬安先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安先生并收藏《不做记者好多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