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夕照”(注1)在南宋时就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一,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民国时期,雷峰塔轰然倒毁。二00一年,杭州政府决定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
林正秋与雷峰塔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初,雷峰塔遗址,虽在西湖之滨,但是当时尚未设立景区,塔址在军区警卫局所辖的浙江西子宾馆内。
此宾馆是中央首长与领导同志到杭下榻的地方,门口有警卫值守,外人不能随便进入。
在一九八一年的全市文物大普查时(见第七章“介入旅游行业”),林正秋第一次带着学生前来勘查,被卫兵挡在外面,因为里面住着中央首长。
半个月后,等到首长离杭后,林与他的学生才被允许进入,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雷峰塔遣址。自从雷峰塔一九二四年倒塌后,已过了整整六十余年。
他们来到塔基所在地,环顾四周,一片荒抚,杂草丛生,几乎无法辨认塔基究竟在什么地方。于是,林与普查队成员只好到旧籍去寻找雷峰塔的踪影。
雷峰塔的重建,多年以来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不少人反对雷峰塔重建,大致上说,反对意见占了上风。
反对者认为,鲁迅著文指出,雷峰塔是封建旧势力的标志,根本没有恢复的必要。
另一个因素,也是主要原因,雷峰塔地块在中央首长到杭居住的宾馆范围内,塔基处于宾馆的制高点上,如果要恢复,势必要考虑首长安全。
尽管海内外人士重建雷峰塔呼声响亮,依然不敢贸然启动,一直搁置到了二000年初。
林正秋在《雷峰塔的历史与文化》一文中,查考并引用了多种雷峰塔在古籍中记载的文字资料,包括《淳佑临安志/卷八/山川》、《咸淳临安志/卷七十八/寺观》、《武林旧事/卷五/湖山概胜》、《淳佑临安志/辑逸卷五/寺观》,以及民国时期众多文人的记载。
他考证了雷峰塔的建造时间,他认为应当始于北宋开宝五年(972),竣工于开宝八年(公元975),建造雷峰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佛螺髻发。
自古至今,民间流传关于雷峰塔的故事传说甚广,吴越国王钱镠,特别是白娘子与许仙、法海和尚等在历代坊间有多种说书传闻,林根据古籍考证,一一作了补述。
二00一年,浙江省计划委员会委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与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市园林建筑设计院六家单位分别设计了《南峰塔及雷峰夕照景区方案》。
同年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二日在雷峰塔遗址所在地的西子宾馆开了三天评审会,邀请了京、沪、津、滇及省市建筑、园林、规划、城建、文保、旅游与历史学专家三十余人出席,林作为史学界代表与会评审。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