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我们不搬(1/2)
离开唐韵布料店后,陈有光的话还在何小平的脑海里回响。确实是该重新开始了,可是该怎么开始呢?何小平有些茫然。
不过这件事情很快就被“何家筝社”开业冲淡了。
何小平想开古筝培训班绝对不是心血来潮。他不但经过了深思熟虑,还有现实的考虑。首先,他已经有了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中林玲的天赋更好,基本上是随便点拨几下,就有很大的长进。
max虽然刚刚开始,但是学习起来也格外的认真,就像他自己说过的那样,他兴许真的想将演奏古筝当成一生的事业了。
看着两个学生日复一日的进步,何小平突然就有些羞愧了。
他觉得自己可能又要把这件事情,不当一回事了。
也正是出于这份羞愧,他才起了要办古筝培训班的念头。
除此之外,那些领着孩子来找他学筝的家长们,也让他看到了人们的需求,和未来的前途。事实上,从正月到现在,直接上门,或者通过各种关系找上何小平的家长和孩子就没少过。
并且经过半年的发酵,整座西安城已经把他传得神乎其神了。
有人说他是“秦筝最后一个传人”。还有人说现在人弹筝的指法、技巧都不对,只有他一个人掌握了古人的技法。
还有人说何小平是从终南山下来的道士,他的筝技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那个吕洞宾,亲自教、亲手传的……
听到这些说法,何小平一开始还摆摆手,红着脸解释两句。时间一长,加之他解释的越多,人家传的版本就越诡异,越离奇。他也就懒得再解释了。嘴在人家身上长着,爱说啥让人家说去吧。
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有个家长提出来自己在文艺北路有一间临街的门面房,如果何小平肯收他女儿当学生的话,他就把那间门面房借给他培训学生。一开始何小平并没怎么在意,直到有一天他在老齐家吃葫芦头,又撞见了那个家长,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那个家长给何小平添了小山似的三大盘肉,又请他喝了西凤酒。两个人酒足饭饱。何小平被拉到了那间空置的门面房里。
“伙计,你看,美不美,我就问你美不美?”家长大着舌头问。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