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平到底靠的真本事,还是耍嘴皮子这件事情另说,但他往常挂在嘴上的“古筝世家”却并不是胡吹牛不打草稿。
筝这个乐器本来就诞生于秦地,所以又有秦筝的叫法。
如果要掰着指头算一算,从秦筝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了。其间筝的弦又从十二根,增加到十三根、十五根、十六根,最终到了明清又增加到十八弦、二十一弦。就连筝的弦也从古人常用的丝弦变成了现如今市面上普遍能见到的钢丝弦,或者尼龙缠弦。
任何东西在世间出现的时间一长都会涉及到传承问题。一有传承又势必分成无数的流派。按照好些对此有研究的人的说法,从秦人发明出筝,又把筝弹的在秦地流行起来,直到今天,筝共分为九大流派。
秦筝被称为“真秦之声”,排在九大流派之首。其次是“郑卫之音”的河南筝、“齐鲁大板”的山东筝、“韩江丝竹”的潮州筝、“汉皋古韵”的客家筝、“武林逸韵”的杭州筝……
其余八大流派虽然排在秦筝的后面,但是它们发展的非常好,不仅古曲保留的好,新曲创作也不断有佳作诞生,并且名家大师代有才人,各领风骚,始终保持着人才济济的态势。
只有秦筝到了解放后,已然成了绝响,除了能在榆林地区的民歌伴奏里找到一点余韵,再想听到,实在难上加难。
何小平家传的就是秦筝。
说不清是从他太爷爷,还是其他更早的先人开始,何家就有人弹奏秦筝,并且以拨丝弄弦维持生计,释放家族影响力。
“想当年白七斤进京汇演,路过西安的时候,还专程来了一趟咱家,咱家实在住不成人嘛,我就在城南给他找了最好的招待所,我俩就着半包花生,一碟牛腱子,喝了三瓶西凤,畅畅快快的弹了一夜……”
这是爷爷何修业生前最爱吹嘘的一件事情。
白七斤就是著名的秦筝大师白葆金。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陕西古筝界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开始从理论到技艺、从伴奏到编曲,全面的研究和推广秦筝。白葆金就活跃在这一时期,并且把“秦筝归秦”落到了实处。
那一年他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调演,和陕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并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筝曲。
一时间就把秦筝拉回了大众的视野,让几近失传的秦筝,又在三秦大地和更广阔的天地里鸣响了起来。
白葆金对秦筝的传承有大功劳,爷爷以和他相交相知为荣,不仅在情理之中,而且还令人十分的艳羡。
到了父亲这一辈,虽然没有和什么大人物有来往,但是何家依旧在西安秦筝界算的上一号。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