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出于礼貌和良好的教养,闫静云还是接受了何小平的好意。她拎着那个塑料袋,望着零星的几个行人,走到了广场东南角落的石凳跟前,默不作声的坐了下去,然后默不作声的吃了起来。吃着吃着,眼泪又下来了。
丈夫马明勋是陕南镇巴人。那里是有名的茶乡,秦中第一只名茶“秦巴雾毫”就诞生在那个地方。除此之外,镇巴又被称为陕西的“南大门”。家乡出了名茶绝对值得自豪,但是被称为某个省份的“大门”,除了在历史上很可能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再有就是偏远。
马明勋确实来自偏远山区,他完全是白手起家。刚来西安那会儿什么活都做过,等到闫静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通过七年的打拼,在文艺路茶城有一间面积不小的铺面了。
马明勋虽然没有多大的志向,但是他从始至终卖的都是“秦巴雾毫”。懂的人都知道,茶叶这东西也讲究个流行。单就文艺路茶城来说,有一阵茶城里来了一伙福建人,他们连开了六家铺面,武夷岩茶很快就在西安卖出口碑了。
再后来是四川人极力推销的峨眉山“碧潭飘雪”,以及靠广告做起来的“小青柑”。最后才是这几年人们爱拿出来品评的本地茶——紫阳县的“紫阳毛尖”和泾阳县的“茯茶”,以及镇巴的“秦巴雾毫”。
有人说“秦巴雾毫”就是马明勋在城南卖起来的,他们还一再为马明勋打抱不平,说他绝对是镇巴的茶叶推广大使、大功臣。
这些话闫静云也听人说过好几回。她从没在任何场合表现过因为有这样的丈夫而感到自豪。然而每当她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时,无意间看到学校某个老师的保温杯里有茶叶在跳荡、在舒展,她的心里总会涌起莫名的喜悦,就好像她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幸福的小秘密一样。
出事的那天马明勋毫无心理准备,他甚至连跟妻子、女儿告别的机会都没有。在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他的心里肯定充满了遗憾和不甘,这里面包括妻子、女儿,也包括“秦巴雾毫”。因为他出事这年“秦巴雾毫”和他一起熬了那么久,终于熬到了流行前沿。
“闫老师,天黑了。”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耳边忽然传来了何小平的声音,闫静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了现实中。她看到咬了两口的面包,也看到了站前广场上亮起的灯光。
“几点了?”闫静云幽幽地问,把面包塞回袋子里,拧开矿泉水的瓶盖,喝了一口水。
“过了八点了。”何小皮估摸着说。
闫静云点点头,把瓦楞纸片对折了三次,小心地塞进了塑料袋里。“我累了,要回家了。”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站了起来。
“何师傅,谢谢你。”她想了想,抬起眼睛说。
被她接连感谢两次,何小平实在不好意思了。“不客气!”他赶忙笑笑,关切地问:“那明天……”
“明天再说。”闫静云眼睫毛向下一落,转过了身子。
“那行,咱们明天再说。”何小平望着闫静云的背影挥了挥手,脸上的表情十分尴尬。他虽然脸皮很厚,但是也知道流言蜚语对一个心思细腻的女人伤害有多大。
为了避免尴尬,他又在闫静云坐过的地方坐了半个多小时。等他要坐最后一趟公交车离开时,广场上已经响起了广场舞独有的快节奏舞曲。“这是些啥嘛,群魔乱舞!”何小平过马路之前,回头看了看在广场上尽情扭动腰身的老太太们,小声嘀咕了一句。
回到文艺路的时候,已经九点半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