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二都再陷,为大唐奉献一生的郭子仪(1/2)
然而出乎程峰意料的是,李二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的意思。
虽然好奇,不过他也没有多问什么。
沉吟片刻,继续道:“香积寺之战的胜利,外加乾元元年八月郭子仪在黄河边击败并生擒叛将安守忠,肃宗急于求成的心思再起。”
“随后,肃宗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潞州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襄阳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等九位节度使进攻安庆绪。”
“然而此时的李光弼自认功勋不输于郭子仪,所以渐渐不受郭子仪统属。”
“肃宗也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十几万大军出发竟未设元帅,只设了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
“战争之初,各路大军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叛军一败再败,迫于无奈之下,安庆绪只能退守相州邺城固守。”
“于是郭子仪等人围邺城,只是由于邺城城高墙厚的原因,郭子仪等人甚至引来漳水灌城都无法攻破。
“不过邺城虽然坚守了下来,但安庆绪等人也并不好受。”
“城中粮尽,甚至出现了人食人的惨剧。”
“窘迫无奈之下,安庆绪只能派人向远在魏州的史思明求救。”
“此前在至德二年,因为朝廷的招降加上接连失败,于是史思明拘禁阿史那承庆,斩杀安守忠、李立节,并奉表以所辖十三郡及八万兵士归降朝廷,又联络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一同投降。”
“肃宗听闻此事后十分高兴,不惜大加赏赐。”
“然而史思明表面归降唐廷,私下却与叛军多有来往,加之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李光弼也认为他终究还会反叛,于是密谋除掉史思明。”
“但密谋被史思明得知,于是史思明趁此机会再度掀起叛旗。”
“乾元二年二月。”
“史思明发兵十三万前来援安庆绪。”
“三月。”
“史思明先后与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等发生了交战。”
“此战中双方的战损几乎相同,甚至鲁炅还被流矢所伤只能先一步退出战斗。”
“而郭子仪率部在后,准备与安史叛军展开决战,只是还未来得及摆开阵型,就因一阵突如其来的大风导致大军惊变......”
......
此言几乎一出,天幕前的一众君王便猛地抬起了头来。
这一幕,他们怎么感觉这么熟悉呢?
特别是永乐一朝的众臣子,默默将视线朝着他们的皇帝陛下投去。
而此时的贞观一朝,李二的眉头更是紧皱起来。
身为真刀真枪拼杀下来的帝王,他从来就没有相信所谓的天命,但当听到程峰所说这么多“巧合”以后,他的思想却逐渐朝着半信半疑开始转变。
“所以...这个史思明赢了?”
李二的语气沉重,他可没忘记程峰先前所说的邺城大败。
“并没有。”
程峰耸了耸肩,“邺城之战只能算是两败俱伤,唐军与叛军都大惊,弃兵仗辎重,唐军向南、叛军向北面溃退。”
“但这一战双方的伤亡都极其惨重,特别是最后的溃退,踩踏、溃逃者不计其数,事后汇集残兵,双方的伤亡都达到了十几万之巨。”
“此外。”
“在史思明击败朝廷大军后,安庆绪派人收缴了郭子仪等人军营中丢下的粮食,又命孙孝哲、崔乾祐紧关相州城门固守,回头抵御史思明。”
“这也使得史思明对安庆绪生出了不满。”
“于是史思明让安太清诱出,将安庆绪连同他的四个弟弟以及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全部处以绞刑。”
“四月。”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