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风波起(1/2)
诸葛神侯和张燃所代表的大陆客栈合作的秘密,很快传进了宋人的皇宫里。
诸葛神侯越是想极力隐瞒的东西,对赵盘这个宋人皇帝来说,越是想知道。
而他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对于诸葛神侯的看法,便从曾经的坚定盟友,转化为了值得怀疑的逆贼。
皇帝本不就轻易信任人,在这之后,他更加不敢信任任何人。
在知道信息的当天晚上,赵盘这位赵大官家,便让自己的大伴三德子,通过宦官的渠道,将某个信息,以兵分多路的形式,传出了平京城,去往了宋国其余三大诸侯的驻地。
此时内心不安的赵盘,脑子能想到的,便是此以虎驱狼的计策。
这大宋帝国四大诸侯四大柱国,除了留守帝都平京的诸葛神侯以后,还分别有司马光、陆九渊和朱熹三人。
其中,驻守在宋帝国东部海疆的便是东极侯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又被称为涑水先生,他是古中洲国遗族司马家族,东迁东海之滨后的后人。他除了手握宋人帝国东部军政大权以外,还是宋帝国文宗里的一位大文豪。
他的著作《中洲史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共294卷,300多万字,记述了中洲世界从轩辕黄帝开创修者时代,到现今中洲诸国开国共1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光在姿态上表面站位赵家皇室,主张德治,反对无谓的扩张战争,曾与诸葛神侯发生过激烈争执。他的学术思想被称为“司马学”,对现今宋人朝堂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且他手里基本上掌握了宋人帝国所有的水军部队,又被称为大都督。
司马光其人身材高大,仪容庄重,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目清秀,鼻直唇厚,耳轮垂明,目光犀利。
他常常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袍,胸前挂着一块白玉,手持一把玉柄扇,看起来既儒雅又有一股威严之气。
平常很少回京,几乎只在每年的大朝会期间回来述职。
驻守宋帝国南疆山域的则是南山侯陆九渊。
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宋帝国江北道抚州人。
和东极侯司马光一样,他不只是单纯的武力,在文治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与司马光的学说并称为“司陆学派”。
他是宋帝国著名地理学家、思想家。他的学术思想以“心即理也”为核心,强调“自明其明”,主张“不假外求”,认为人的本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真理的所在。
他的教育思想注重“发明本心”,提倡“读书须是以自己的本心为主,不要被书中的思想所左右”。
在军事方面,手底下的山越军人数过三十万,拥兵一方,号称南山王,基本对于宋帝国朝堂,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甚至每年的大朝会,都不会回京述职,最多派个使者回来应付。
陆九渊其人身材中等,神态庄重,眉目清秀,眼神锐利。他常常穿着一身素色的衣袍,胸前佩戴着一枚玉佩,手持一把折扇,看起来既儒雅又有一股英勇气息。
驻守宋帝国北疆的则是北拓侯朱熹。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江西道婺源人。他同样文武双修,也是宋帝国著名地理学家、诗人和格物学家。
他的学术思想以“天理”“人欲”为基本范畴,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达到“明天下之物”的目的,其人擅长格物技术,手底下有一批苦心研究格物技术的墨家旁支后人。
他的教育思想注重“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强调敬畏、尊重、认真学习的重要性。
朱熹其人,身材高大,仪表端庄,面容严肃,眼神炯炯。他常常穿着一身黑色的衣袍,胸前佩戴着一枚玉佛,手持一把折扇,看起来既威严又有一股儒雅之气。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