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天边逐渐被朦胧的颜色笼罩起来,黑的黄的,白的蓝的,落霞升起,日色落下。
这是东海市最古香古色的一条长街,街上商户林立,勾栏瓦舍临街铺设。
这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显得格格不入。
街头巷尾一栋两层小楼,大门和窗户都对街而开,如此这般,两处的空气都可以好好交融了。
门前罕见的有一颗桂花树,时维九月,恰逢花开,落英洒满小楼的檐牙瓦片,氤氲着阵阵清香。
楼头上华灯初照,南瓜灯和萝卜灯交相辉映,孔明灯吊在木门正上方,来往行人的影子都被镌刻在楼前白墙上,络绎不绝。
一楼门前街旁布置着不少散座,烧烤火锅之物多在此处,为的是烟火之气可以自由飘起,不被亭台楼阁所困。
楼内一层是圆环状布局,位于圆心的是一寸方台,台上交替着各种表演,唱戏的,说书的,杂耍的,口技的……
楼里有句古训,被撰写在门楣牌匾旁的木条子子上。
念做“甭管您是上下九流,也不妨是贵族乞子,只要登了台,就受喝彩。”
这句话从此楼开张时就在东海传开了,但具体是什么时候,连现任老板也说不清。
而牌匾上的字似乎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倒不像是这古街该有的风景。
楼名写做——二心
听传闻说,这名字是小楼第一任老板起的。
几百年来,楼里的南北东西变了,楼里的佳酿珍馐变了,楼里的骚人迁客变了。
可这牌匾上的两个字,却从未改变过。
二楼尽是小阁子,要是受不了楼下的聒噪,想要图个清净,这里莫不是最好的选择。
但无论坐在楼里的哪一方寸天地,永远不变的是,只要一抬眼,或是从窗轩里探出头来,都能把台子上的所有景物收入眼底。
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是,无论哪一天,哪个月,什么年份这楼里始终是人头攒动。
连楼梯下的暗格里都藏着几只小猫小狗,舔着软毛,吐着舌头。
“各位看官听客,今儿个咱不讲水浒三国,不说红楼金瓶,咱们今天就来说道说道,那孙大圣把真经取,唐三藏念女儿国……”
今日台上的是一说书人,折扇一开,双手放于小桌台上,扶着瓜帽,口若悬河起来。
“铁嘴孙?铁嘴孙怎么来东州了?”
“又讲西游?谁不知道他铁嘴孙的外号怎么来的?”
“怎么来的?快说说。”
“他本不姓孙,可奈何看西游过于入迷了,才得了这个和行者孙一样的号。”
台下几个眼尖的年轻人立马就按耐不住性子,大声嚷了起来。
李心安静静的坐在一楼的小角落里,无精打采的摆弄着桌子上的瓜果小吃。
二郎腿翘上来拿下去,浑身不自在。
“唉,被骗了,不是说这里有古风美女不夜城吗?早知道和他们一块去吃烧烤了。”
李心安低声嘟囔着,还不忘朝台上翻了个白眼。
李心安和朋友刚到东州的首府东海市,正打算先去大学附近逛逛,顺便憧憬一下未来的四年校园生活。
但刚从车站出来,李心安老爸的电话如约而至。
意思就是,督促着他去拜访一下他在遇见楼里当经理的表哥陈习,方便以后好有个照应。
陈习是李心安的堂哥,小时候他经常带李心安到处玩,抓猫逗狗,调皮捣蛋。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