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几天,烧烤档的生意越来越好。
刘海中等人想扩大规模,但被常乐严词拒绝了。
钱是挣不完的,当代还是要低调一点。
你要是真闹得满城风雨,到时候很可能会被盯上。
常乐想的是目前能挣点小钱,大伙发点小财就够了,千万不能被利益糊了双眼。
真想赚大钱就等改开,现在就得有小富即安的心态。
刘海中很疑惑为啥常乐要放弃这个发家致富的机会,但看林峰等人都乖乖听从常乐的话,他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没有林峰这些人帮忙,他刘海中就是想单干也做不起来。
孙有才的烧烤档已经开起来了,生意不错,加上傻柱这边的,常乐每天收入超过百万,可谓是躺着收钱就是了。
而几天里,又有俩小弟从外地赶来投奔常乐,常乐果断让他们去跟着孙有才混。
得,俩新小弟刚来第一天就挣了超过十万块,太他娘的爽了。
除了做生意的事儿,还有就是张瑜和林峰搬进了四合院。
中院有个姓杨的工人,因为工作调动要去其他地方工作,于是房子空了下来。
帝都解放后,几乎所有房子都被公家收回,原主人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这些房子用于给在帝都工作的工人分配居住,只要在公家的地方工作,所在街道就会给其分配一个房子。
就拿轧钢厂来说,表面上还是“私人”工厂,但其性质的原因早已经被上头盯上了。
没办法,该工厂的股东只能以便宜的价格卖给公家,或者直接捐赠获得好感。
不过解放前就已经有帝都户口且居住一定年限的工人可以直接获得所在居住房子的房契。
比如常家,常乐就拥有常家的房契,傻柱,易中海,刘海中等人都有自己家的房契。
总之就是一句话,房子使用权归私人,但土地使用权归国有。
解放后才来帝都的工人则只有房子居住权,没有房契,也处置不了房子的归属。
中院杨姓工人在帝都多年,他的房子是有房契的,所以不能买卖房子,却可以把房子租出去。
于是张瑜找上门去,以每月三万块的价格租了下来,然后和林峰一起搬了进去。
这个房子就在易家隔壁的耳房,有18平大小,摆不下太多东西,却也够两个人住了。
俩小弟随时待机着,天天过来帮常乐打扫卫生,烧火做饭啥的,把常乐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邻居们却很摸不着头脑,这俩新来的住户对常乐也太好了吧?不但帮忙做家务,还一口一个大哥叫着,不知道的还以为常乐是混黑的呢。
难道,常乐是哪家的太子爷?可是他老子常青山不就是一个采购员吗?也不像某个大户人家的孩子啊。
但是话又说回来,张瑜和林峰对院儿里的住户态度也非常好,这个大叔,那个大妈的叫着,邻居们对俩人搬进来倒是没有啥意见。
除了贾家之外,是的,小弟们得知贾张氏曾辱骂过常乐后,恨不得一脚把这个八婆踹进茅坑里。
搬进来的第一天,哥俩就挨家挨户的去认门,每家还送了点糖果啥的见面礼。
跟着大哥混,钱没少挣,咱出门在外代表的就是咱大哥的脸面,不能小气,也不能给大哥抹黑。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