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除了夜晚会回到后院休息外,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他不是在州牧府处理政务,就是四处巡视各地。
他的脚步几乎从未停歇,仿佛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李渊之所以如此忙碌,是因为他深知汉末的风气。
当时的官员们大多只会夸夸其谈,真正办实事的人少之又少。
这种状况是李渊绝对不能容忍的,他绝不允许这种风气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存在。
因此,他只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麾下官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也能像他一样勤奋工作,为百姓谋福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并州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高效的管理,李渊的以身作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天已逝。
这一天,李渊精神抖擞地重新踏入了州牧府,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处理积压已久的公务之中。
由于之前有三天的公务未能及时处理,李渊深知任务艰巨,但他毫不退缩,立刻召集了阎忠和黄都两位得力助手,一同商议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些事务。
三人围坐在一起,仔细翻阅着各类文件和卷宗,认真审阅每一项事务的细节,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就在他们忙碌之际,突然又一道令人振奋的喜讯传来:“南匈奴上表臣服!”
这个消息如同一股春风,吹散了众人心中的阴霾。
李渊听闻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公务,转头看向阎忠和黄都,问道:“此事你们怎么看?”
李渊面带微笑,缓缓地从桌上拿出了一封信件,这封书信正是南匈奴单于羌渠上表愿意臣服李渊的信函。
李渊的话音刚落,阎忠和黄都两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即将到来的汉军,所带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阎忠连忙伸手接过李渊手中的信函,黄都也迫不及待地凑上前去,两人一同仔细阅读起羌渠的书信来。
不一会儿,阎忠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抬起头,看着李渊说道:“匈奴不足为虑矣!”
阎忠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似乎对南匈奴的臣服已经胸有成竹。
然而,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大将军还是不可不防。虽然羌渠表示愿意臣服,但我们仍需谨慎对待。依属下之见,不如让羌渠将他的儿子送到晋阳来当质子,这样一来,我们便能确保他的诚意,也可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变故。如此,方可无患!”
阎忠一边说着,一边手捋着胡须,显然对自己的提议颇为得意。
“然而,若要彰显匈奴的臣服之心,仅仅送单于之子入晋阳恐怕还不够。不仅如此,各部首领以及贵族的儿子也都必须一同送往晋阳,如此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李渊颔首示意,对阎忠的观点表示认同。
阎忠见状,嘴角微扬,手捋着胡须,缓声道:“大将军英明!”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