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河山统一

作者:封少水 返回目录
    汉王重复了一遍孟轲的话:“天下,朕居马上而得之,却不得马上而治之?夫子教我!”

    孟轲道:“昔者,汤武逆取天下,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此皆前车之鉴也。今大王已并天下,当行仁义,法先圣,休养生息,则天下可定。”

    紧接着,孟轲基于“始皇帝”这一称谓,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他心目中,新王朝应该配套的礼乐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对于维护汉王朝千秋万年的重要作用。

    二人一夜深谈,未央宫中灯火通宵。

    汉王之所以接见孟轲,有三方面的考量。

    其一,孟子的的确确是中国文化史上丰碑一样的人物,儒家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这是历史证明了的道理。

    必须博采诸子之长,为我所用,才能保证新政权的稳定与长久。

    其二,通过接见儒家领军人物,表现出新政权的宽容、大度与自信。儒墨之间曾经多次发生论战,如果说,以墨治国的汉王,连儒家都接纳的话,其余天下诸子,则更不用担心。

    作为新生政权,抓好统一战线,把支持者搞得多多的,把反对者搞得少少的,是绝对正确且必须落实的政策。

    其三,如今的汉王,立下高三皇、盖五帝之功,心理已经发生了些微的变化,他要维护中央集权,他要天下人人忠于自己,他也要体现作为始皇帝的尊贵,这些,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难以避免的。

    儒家强调的 “礼”,可以帮助汉王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等级秩序,巩固皇帝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是过分强调人人平等的墨家所不能做的事。

    墨家那种人人平等的“兼爱”思想,可能是永远也不能实现的空中楼阁,比如接下来将要进行的封赏群臣,就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等级的台阶是人类永远也消除不了的差距。

    次日一早,汉王宫外聚集了百家学子,他们一致上书,请汉王即皇帝位,称始皇帝。

    在这件事情上,虽然儒家的孟轲已经捷足先登,诸子必须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绝对不甘落于下风。

    造势已成,汉王大度地接见了诸子领军人物,宣布了汉国的治国理念。

    墨家这杆大旗要绝对地扛下去,汉王已经对墨家思想改良了许多,今天作为钜子,他更有能力继续将墨家思想改良下去,使之完全符合维护统治的需要。

    对诸子思想总的态度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不过有一个重要前提,无论何门、何派、何学、何说,均不得挑战皇权,不得威胁到汉王朝的统治。

    对诸子中的代表人物,比如淳于髡、宋铏、彭蒙、鹖冠子等人,只要愿意为新王朝尽一份力的,都选择直接任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尽力。

    对于诸子学派其他的人物,要想加入公务员队伍,不好意思,必须与全天下的人民一样,通过科举取士的途径来实现。

    天府学宫作为最高学府,自然会养一批高士,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成为皇帝的智库;二是培养符合王朝需要的高等级人才。

    而不能像齐国稷下学宫一样,国家花大价钱养一帮“食碗面、翻碗底”的闲人,只为了得一个“礼贤下士”的虚名。

    汉王根本不担心这些学派思想会威胁到王朝的统治,他的手中握有两大利器。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太子妃靠作死续命 方若宇仙儿 吴忧吴敌 开局获得系统,我被美女们盯上了 方源 苏凡 孟景 王大力 宁无悔司擎夜 快穿:当疯批拿到拯救系统

战国:征服所有不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封少水并收藏《战国:征服所有不服》最新章节。